关于《六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-ag九游会官网

浏览次数:信息来源:市自然资源局发布时间:2024-04-02 18:29
字号:

一、制定背景及依据
     2019年,党中央、国务院作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重大部署,明确将主体功能区规划、土地利用规划、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,印发了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》(中发〔2019〕18号)。按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要求,国家、省、市、县、乡镇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,其中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作为“五级三类”规划体系中重要一级,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,发挥着战略性、约束性和传导性的作用。市级国土空间规划是本级政府对上级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细化落实,是对本行政区域开发保护作出的具体安排。
二、制定意义
    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是党中央、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。《规划》是我市第一个“多规合一”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,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,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、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、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手段;是面向203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六安城市空间的发展指南、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;更是指导六安今后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,事关城市未来和长远发展。
三、起草过程
    2019年10月,六安市人民政府印发《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》,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和主要工作任务。2019年12月—2020年9月分别开展了问卷调查、实地调研、问题梳理、专题编制等工作,形成了规划编制工作底图、双评价报告、专题研究报告、规划实施评估和灾害风险评估等工作成果。2020年10月—2021年8月,市自然资源局多次召开《规划》编制工作座谈会、对接会、征求意见会,多次征询县区、市直相关部门意见,在吸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《规划》中期成果。2022年12月—2023年3月,我市按照相关要求,陆续开展了《规划》的专家论证、草案公示、规委会审议、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和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等各项工作。2023年5月,市人民政府正式向省人民政府提交《规划》送审稿。经过多轮对接与审查,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于2024年3月2日正式获得省政府批准。
四、主要内容
    《规划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,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六安市考察时关于“打好脱贫攻坚战,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”、“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”的指示精神。国家和省级涉及我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、长江经济带发展、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、淮河生态经济带、合肥都市圈等重大战略和重大任务也已在《规划》中落实。《规划》共计十一章,主要包含以下内容:
    一是明确规划目标。确定六安“国家园林城市、国家森林城市、大别山革命老区区域中心城市”的城市性质,着力优化国土空间格局,加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。到2035年,形成底线牢固、特色鲜明、结构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,基本建成革命老区绿色振兴示范城市。到2050年,全面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全面建成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、承载高质量生活的美丽家园,全面建成彰显“红绿”融合魅力的老区振兴现代化城市。
    二是强化底线约束。严格落实上级下达的三条控制线划定及管控要求,树牢国土空间规划底线,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845.92平方千米(726.88万亩),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280.88平方千米(642.13万亩);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837.80平方千米(575.67万亩);城镇开发边界不高于561.46平方千米(84.22万亩)。
    三是构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。始终坚持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,筑牢大别山生态安全屏障,建设江淮分水岭绿色长廊,落实大别山革命老区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使命,构建“一屏三带三区”的市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、“三区一带”的农业空间格局、“一山一河一岭,众水分流入江淮”的生态空间格局、以“1425”为引领的城镇空间格局。在六安城区形成“一轴一带、双核五片”的空间结构,在叶集城区形成“一轴一带、一心三区” 的空间结构,合理安排中心城区用地布局,完善服务配套,提升宜居品质。
    四是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。彰显六安皖西文化山水魅力。充分发挥大别山区森林、水库和淮河沿线水域湿地等自然景观价值,大力发展休闲度假、生态康养等旅游业态,合理保障旅游用地需求。完善市域历史文化保护体系,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,重点保护大别山红色文化遗存区,注重淮河文化、皋陶文化和群舒文化遗存区的整体保护。强化城市设计、村庄设计,优化城乡空间形态,促进山水文化景观和城镇乡村融合发展,彰显“红绿融合”的大别山城乡魅力风貌。
    五是强化空间联结和保障。健全铁路、公路、水运、航空等综合交通运输网络,全面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能级,实现与国家运输大通道互联互通,形成现代化“外联内畅”的综合交通体系,全面服务于六安高质量发展。强化水资源、能源安全保障,持续完善各类安全设施,切实提高城市应对洪涝、地质灾害风险的能力。统筹抽水蓄能电站等各类基础设施布局,系统建设新型基础设施。
    六是提出规划实施要求。加强党的领导,落实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主体责任。完善规划实施政策法规,健全耕地保护机制,完善节约集约用地机制。强化规划传导和用途管制,建立“三级三类”国土空间规划体系,加强区县指引和专项规划指引,做好近期规划实施安排。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,完善国土空间规划“一张图”。
五、规划亮点
    一是保护与发展有机融合,提升全域空间综合价值六安市呈现“南山、中岗、北平原”的地形地貌特征,地跨长江、淮河两大流域,在遵循自然地理格局的基础上,以提升国土空间综合价值为主要目标,提炼六安市“山水林田湖草沙”主要自然空间和核心城镇空间,构建“一屏三带三区”的总体格局。
    二是注重区域统筹协调强化六安与长三角、大别山革命老区等区域的交通联系通道,着力提升六安市陆路交通枢纽地位。东向重点对接长三角核心区域,西向南向对接大别山革命老区其他区域,北向对接淮河生态经济带。空间上支撑六安与合肥在交通、产业、基础设施等方面合作共建,形成同城化的开放式空间格局。
    三是突出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六安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,大别山区是中国革命重要策源地、人民军队重要发源地,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区。六安也是知名的“红军摇篮、将军故里”。《规划》特别重视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,在市域范围内划分两片红色文化遗存区域,要求加强烈士陵园、革命旧址、革命文物的本体保护和周边环境保护,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肌理、空间尺度、山水自然环境和庄严肃穆的人文环境。

文件下载
政策咨询

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,可以点击“”在线咨询,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,或者拨打市长热线:0564-12345。

网站地图